2020枣庄医疗卫生考试医学心理学:为何难以走出失恋的阴霾
小编提示:关注20枣庄医疗卫生招聘群647619038, 及时了解枣庄医疗卫生考试资讯!
在心理学中认为,失恋对人来说是一种负性的应激源,由于应激源的持续存在,会出现负性情绪,对周围环境失去控制的情况。应激时唤起注意和认知过程,以适应和应对外界环境变化。但应激较剧烈时,认知能力普遍下降。常见的认知性应激反应表现为:意识障碍,如意识膝胧、意识范围狭小;注意力受损,表现为注意力集中困难、注意范围狭窄等;记忆、思维、想象力减退等。认知能力下降的一个解释是应激下唤醒水平超过了最适水平,会影响认知功能。此外,情绪性应激反应如焦虑、抑郁等,也会影响注意、记忆、思维等认知过程。
这些负面的认知性应激反应使人陷入灾难中,难以自拔。如:
(1)偏执:个体在应激后出现认知狭窄、偏激、钻牛角尖,平日非常理智的人变得固执、蛮不讲理。也可表现为过分的自我关注,注意自身的感受、想法、信念等内部世界,而非外部世界。
(2)灾难化:个体经历应激事件后,过分强调事件的潜在即消极后果,引发了整日惜惴不安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。
(3)反复沉思:不由自主对应激事件反复思考,阻碍了适应性应对策略如升华、宽恕等机制的出现,使适应受阻。这种反复思考常带有强迫症状的性质。
(4)闪回与闯入性思维:经历严重的灾难性事件后,生活中常不由自主的闪回灾难的影子,活生生的,就好像重新经历一样;或者是脑海中突然闯人一些灾难性痛苦情境或思维内容,表现为挥之不去。此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重要症状特点。
另一方面,某些认知反应可以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部分,如人、投射等等,还有某些重大应激后可出现选择性遗忘。
更多信息请访问 枣庄医疗卫生招聘网